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 >  第三周3中医理论-气血津液 >  3.4气血津液的关系 >  3.4气血津液的关系

返回《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4气血津液的关系在线视频

下一节:【讨论4】结合脏腑理论,举例说说气血津液理论如何运用到调养和治疗中的。

返回《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4气血津液的关系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我们来学习气血津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气血津液的性状和功能各有特点

气是最活跃的物质

具有推动 温煦 防御 固摄和气化的功能

血液是红色的液体 具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津液是人体内正常的水液的总称

具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

三者都是我们人体内最基本的物质

因为这三者都在生成中均离不开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所以 气血津液之间存在着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相互为用的关系

因此 无论在生理上和病理上

气血津液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气血津液的关系 可概括为

气血同源 津气同源 以及津血同源

首先我们来学习 气和血之间的关系

气属阳 血属阴

气和血之间存在着 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的关系

它具体表现为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以及血能载气 血能养气

下面我们具体学习一下这些气血关系

如何在实际中的运用

首先我们来看气血的第一个关系

气能生血

是指血液的化生 需要气作为动力

气能生血的理论 主要应用于血虚证的治疗

血虚证

我们通常采取补血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比如当归 枸杞 桂圆等等

这都可以补血虚

但是 如果针对血虚

只用补血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这是不够的

因为气能生血的原理告诉我们

在治疗血虚的时候 常常需要配合

补气的药物 比如 黄芪 党参以及淮山等等

所以 针对血虚进行治疗的时候

我们只有配上了补气的药物

才能使补血的效果达到最好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气血的第二个关系 气能行血

是指血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血 如果不能够正常地运行表现出血瘀证

治疗血瘀证当然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然而这还不够

针对血瘀进行治疗的时候

我们需要配合补气 行气的药物

增强活血化瘀的效果

在治疗瘀血病的时候 我们会选择用

比如田七 丹参等等活血的药物

不过 在活血化瘀的同时 还需要配合补气的药物

比如 西洋参等等

或者是行气的药物 比如 枳壳等等

补气行气 增强活血化瘀的疗效

在这里 我们特别要强调一下的就是

血瘀证常见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

所以我们针对有瘀血证的心脑血管疾病

进行预防和治疗时候

除了用活血化瘀 比如说田七 丹参的药物外

一定要用上补气 比如说 西洋参等等这些药物

以增强活血的效果

这对于预防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气血的第三个关系 气能摄血

是指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 有赖气的固摄作用

这里具有固摄作用的气 指的就是脾气

当脾气不足时 会有慢性出血的表现

治疗出血 当然要选择止血的药物

但对于气虚引起的慢性出血

如果仅仅只用止血药 疗效不会理想

所以我们在运用止血药物的同时

通常会配合补气 补血的药物

比如 补气的药用黄芪 党参等

补血药选择用熟地和当归等

再加上止血药物 比如紫草 仙鹤草等等

针对气虚慢性出血的病

我们可以直接选择用归脾汤来补气

达到固摄血液的目的

气血的第四个关系 血能载气

是指气存在于血中

依附于血而不至于散失

并有赖血的运载而运行全身

如果血大量丢失 比如大失血

气也会随之大量的丢失

我们称之为气随血脱

对于大失血的急症进行治疗时

如果只用补血药

是无法救急的

中医认为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 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所以 对于大出血病人

治疗首选用大补元气法

比如用独参汤

或是用参附汤来进行治疗

气血的最后一个关系 血能养气

指血是最具有营养物质 可以充养气

使气的功能得到充养

所以临床上 针对气虚治疗时

除了采取补气的药物 比如黄芪 党参

还需要配合补血的药物 比如当归 枸杞子等等

以增强补气的作用

这里血虚能养气和前面讲到的气能生血

其实它们是相辅相成

针对血虚病情治疗的时候

补血同时 还需要补气

而针对气虚病情治疗的时候

补气的同时 还需要补血

也就是说 我们通常对气血不足治疗

既要补气 也要补血

下面我们来学习气和津液的关系

气和津液的关系

同样也是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所以气和津液的关系

也可以简称为气津同源

或者是津气同源

津气同源 具体体现为

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

由于津液不具有营养作用

所以它并不像血液那样

有养气的功能

下面我们来逐一学习

气和津液的关系 在临床上面是如何去运用的

气津的第一个关系 气能生津

是指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

津液的生成有赖于气的推动

这个理论主要针对于津液不足出现口干 口渴的病人

治疗时需要用生津止渴的药物

比如天花粉 葛根等等

但是这还够

我们还需要运用补气的药物

比如西洋参 白参 党参等等药物

通过补气 达到生津止渴的目的

气津的第二关系 气能行津

是指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运行 输布的动力

津液的输布和排泄有赖于气的运动变化

津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

但是气不正常运行

就会导致津液停聚

形成痰 饮 水 湿这些病理产物

气能行津的理论告诉我们

对于痰 饮 水 湿这些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

除了用除湿化痰的药物治疗之外

还应该运用补气 行气药物

比如 黄芪 党参补气

陈皮 枳实 大腹皮行气

以增强除湿化痰的作用

气津的第三个关系 气能摄津

是指气的固摄作用

能够防止体内的津液无故流失

这里具有固摄津液作用的气

主要是指的肺气和肾气

肺气虚会自汗 多汗

肾气虚会多尿 遗尿 小便失禁等等

所以治疗时

除了用止汗 止遗的方法之外

还需要采取补气摄津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比如 自汗 多汗可通过玉屏风来补肺气 固摄汗液

多尿 遗尿则可以通过肾气丸来补益肾气 固摄尿液

这是气能摄津的运用

气津的第四个关系 津能载气

是指由于气在体内的存在

不仅依附于血 也依附于津液

而津液的丢失 会导致气的耗损

津液在什么时候容易丢失呢

比如 大汗 大吐 多尿的时候

会导致大量的津液丢失

津液的丢失 气也会随之津液大量丢失而流失

我们称之为气随津脱

所以治疗气随津脱时

除了补充津液

我们更应该要大补元气

比如 独参汤

因为大补元气

一来 可以固摄津液 使津液不再流失

二来 元气还可以生津

最后一个 就是津液和血之间的关系

中医称之为津血同源

津血同源 是指的津液和血液也同源于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津血之间相互资生 相互转化

当组织中津液渗透到脉中

就会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

而血液 如果渗出脉外

则为津液

血液和津液同为液体

均以营养 滋润为主要的功能

二者均属于阴液

病理上 血液和津液相互影响

例如 血耗伤津

就是指失血过多的时候

津液便会渗入脉中 补充血液之不足

由此也可以导致津液的不足

出现口渴 尿少 皮肤干燥的症状

而津枯血燥

则是当津液大量地损耗时 会导致血脉空虚

或者是血液枯稠

在临床治疗时

对失血者 不宜使用汗法

对大汗伤津者 则不宜使用放血

或者是破血逐血的药物进行治疗

这种夺血者勿汗 夺汗者勿血的理论

就是考虑到津血同源的关系

综上所述

气血津液 它们都是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所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可概括为气血同源 津气同源和津血同源

还可以概括为 津气血同源

因此 在临床治疗的时候

只有充分地考虑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才能使治疗的方法更完善 从而提高疗效

气血津液的理论就讲到这里

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课程列表:

第一周 绪论

-开场白

--开场白

--QQ群、微信公众号

-绪论

--绪论

--【讨论1】请问你为什么要选修《中医与诊断》?你对本课程学习有什么期望?

--绪论-小测(所有小测无论对错均不记成绩)

-绪论章节测试题

第一周1中医理论-阴阳五行

-1.1阴阳学说

--1.1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小测(所有小测无论对错均不记成绩,以下同)

--富文本-阴阳学说

-1.2五行学说

--1.2.1五行学说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1.2.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五行学说-小测(所有小测无论对错均不记成绩,以下同)

--富文本-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 常见问题解答

--阴阳五行 常见问题解答

-阴阳五行章节测试题

第二周2中医理论-五脏六腑

-2.0脏腑学说概述

--2.0脏腑学说概述

--【讨论2】如何理解“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脏腑学说概述-小测

--富文本-藏象理论

-2.1肝

--2.1肝的生理和病理

--【讨论3】为什么肝病病人的调养中,静养比剧烈运动更重要?

--肝-课堂小测

--富文本-肝的生理病理

-2.2心

--2.2心的生理和病理

--心-课堂小测

--富文本-心的生理病理

-2.3脾

--2.3脾的生理和病理

--脾-课堂小测

--富文本-脾的生理病理

-2.4肺

--2.4肺的生理和病理

--肺-课堂小测

--富文本-肺的生理病理

-2.5肾

--2.5肾的生理和病理

--肾-课堂小测

--富文本-肾的生理病理

-2.6六腑

--2.6六腑的生理和病理

--六腑-课堂小测

--富文本-六腑的生理病理

-五脏六腑 常见问题解答

--五脏六腑 常见问题解答

-五脏六腑章节测试

第三周3中医理论-气血津液

-3.1气

--3.1气

--气--小测

--富文本-气的生理病理

-3.2血

--3.2血

--血--小测

--富文本-血的生理病理

-3.3津液

--3.3津液

--津液--小测

--富文本-津液的生理病理

-3.4气血津液的关系

--3.4气血津液的关系

--【讨论4】结合脏腑理论,举例说说气血津液理论如何运用到调养和治疗中的。

--气血津液--小测

--富文本-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血津液常见问题解答

--气血津液常见问题解答

-气血津液章节测试

第三周4中医理论-病因理论

-4.0病因理论概述

--4.0病因理论概述

--富文本-病因学理论

-4.1外感六淫

--4.1.1外感六淫概述

--4.1.2风邪和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1.3暑邪和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1.4燥邪和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外感六淫--小测

--富文本-外感六淫

-4.2内伤七情、饮食、劳逸

--4.2内伤七情、饮食、劳逸

--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小测

--富文本-内伤致病因素

-病因理论常见问题解答

--病因理论常见问题解答

-病因理论章节测试

第四周5中医诊断-问诊(1)

-5.0问诊概述

--5.0.1问诊概述1۞

--5.0.2问诊概述2

--【讨论5】如果你是患者,你该首先如何向医生称述你的病情?

--问诊概述--小测

--富文本

-5.1问寒热۞

--5.1.1问寒热(恶寒发热)۞۞

--5.1.2问寒热(但寒不热)۞

--5.1.3问寒热(但热不寒)۞۞

--5.1.4问寒热(寒热往来)۞

--【讨论6】如何理解“有一份恶寒便有一份表证”?

--问寒热--小测

--富文本

-5.2问汗۞

--5.2问汗۞

--问汗--小测

--富文本

-关于如何预防感冒、多汗症的治疗的问题集锦

--如何预防感冒、多汗症的治疗

-问诊(1)章节测试

第五周5中医诊断-问诊(2)

-5.3问疼痛۞

--5.3问疼痛۞

--【讨论7】如何理解“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问疼痛--小测

--富文本

-5.4问头身胸腹不适

--5.4问头身胸腹不适

--富文本

-5.5问耳目

--5.5问耳目

--问耳目--小测

--富文本

-5.6问睡眠(失眠、嗜睡)۞

--5.6问睡眠(失眠、嗜睡)۞

--问睡眠(失眠、嗜睡)--小测

--富文本

-5.7问饮食口味۞

--5.7问饮食口味۞

--问饮食口味--小测

--富文本

-5.8问大小便۞

--5.8.1问大便

--5.8.2问小便

--问大小便--小测

--富文本

--富文本

-5.9问妇女小儿

--5.9问妇女小儿

--富文本

-问诊(2)章节测试

第六周6中医诊断-望诊(1)

-6.0 望诊概述

--6.0 望诊概述

--【讨论8】请用你全身望诊(神色形态)内容描述一个健康人。

--富文本

-6.1.1全身望诊-望神۞

--6.1.1全身望诊-望神۞

--全身望诊-望神--小测

--富文本

-6.1.2全身望诊-望色۞

--6.1.2.1望色的内容、原理和意义۞

--6.1.2.2五色主病۞۞

--全身望诊-望色--小测

--【讨论9】你是如何理解中国人正常面色的?

--富文本

--富文本

-6.1.3全身望诊-望形体

--6.1.3全身望诊-望形体

--全身望诊-望形体--小测

--富文本

-6.1.4全身望诊-望姿态

--6.1.4全身望诊-望姿态

--全身望诊-望姿态--小测

--富文本

-望诊(1)章节测试

第七周6中医诊断-望诊(2)

-6.2.1局部望诊-望头面

--6.2.1局部望诊-望头面

--局部望诊-望头面-小测

--富文本

-6.2.2局部望诊-望五官

--6.2.2.1局部望诊-望五官-目耳鼻

--6.2.2.2局部望诊-望五官-口唇齿龈咽喉

--局部望诊-望五官--小测

--富文本

--富文本

-6.2.3局部望诊-望躯体

--6.2.3局部望诊-望躯体(颈项、胸胁、腹部、腰背部)

--局部望诊-望躯体--小测

--富文本

-6.2.4局部望诊-望四肢

--6.2.4局部望诊-望四肢(手足、掌腕、指趾)

--局部望诊-望四肢--小测

--富文本

-6.2.5局部望诊-望二阴

--6.2.5局部望诊-望二阴

--局部望诊-望二阴--小测

--富文本

-6.2.6局部望诊-望皮肤

--6.2.6局部望诊-望皮肤(色泽异常、形态异常、皮肤病证)

--局部望诊-望皮肤---小测

--富文本

-6.3望排出物

--6.3望排出物(痰涕涎唾、呕吐物、大小便)۞

--望排出物--小测

--富文本

-6.4望小儿指纹

--6.4望小儿指纹

--望小儿指纹--小测

--富文本

-关于面部痤疮辨证、各种痰证的问题集锦

--关于面部痤疮辨证、各种痰证的问题集锦

-望诊(2)章节测试

第八周7中医诊断-舌诊

-7.1舌诊概述

--7.1.1舌的形态与结构

--富文本

--7.1.2舌诊原理

--富文本

--7.1.3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富文本

--7.1.4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富文本

-7.2望舌质(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

--7.2.1望舌质-舌色(淡红,淡白,红绛,青紫)۞۞

--7.2.2望舌质-舌形(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

--7.2.3望舌质-舌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

--7.2.4望舌质-舌下络脉

--舌诊概述--小测

--富文本

--富文本

--富文本

--富文本

-7.3望舌苔(苔质、苔色)۞

--7.3.1望舌苔-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落、偏全和真假)۞

--7.3.2望舌苔-苔色(白苔、黄苔和灰黑苔)۞۞

--望舌苔(苔质、苔色)--小测

--富文本

--富文本

-7.4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7.4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讨论10】为什么望舌可以诊病?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小测

--富文本

-望舌质(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小测

-舌诊章节测试

第九周8中医诊断-脉诊

-8.1 脉诊的原理

--8.1 脉诊的原理

--脉诊的原理--小测

--富文本

-8.2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8.2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小测

--富文本

-8.3 脉象的要素和正常脉象۞

--8.3 脉象的要素和正常脉象۞

--脉象的要素和正常--小测

--富文本

-8.4 常见脉象的特征和意义۞۞

--8.4.1浮、沉、迟、数脉象特征及意义۞

--8.4.2 洪、细、长、短脉象特征及意义۞

--8.4.3 虚、实、滑、涩脉象特征及意义۞

--8.4.4 弦、紧、濡、缓脉象特征及意义۞

--8.4.5 结、代、促脉象特征及意义۞

--常见脉象的特征和意义--小测

--富文本

--富文本

--富文本

--富文本

--富文本

-8.5 相类脉、相兼脉和真脏脉۞

--8.5 相类脉、相兼脉和真脏脉۞

--【讨论11】为什么相兼脉比单因素的脉象更常见?

--相类脉、相兼脉和真脏脉--小测

--富文本

-8.6 妇人脉和小儿脉

--8.6 妇人脉和小儿脉

--妇人脉和小儿脉--小测

--富文本

-8.7 脉诊的临床意义

--8.7 脉诊的临床意义

--脉诊的临床意义--小测

--富文本

-脉诊章节测试

第十周9中医诊断-闻诊

-9.1 听声音的含义、内容、原理以及正常声音

--9.1 听声音的含义、内容、原理以及正常声音

--听声音的含义、内容、原理以及正常声音--小测

--富文本

-9.2.1听声音-声音异常

--9.2.1听声音-声音异常

--听声音-声音异常--小测

--富文本

-9.2.2听声音-语言异常

--9.2.2听声音-语言异常

--听声音-语言异常--小测

--富文本

-9.2.3听声音-呼吸音异常۞

--9.2.3听声音-呼吸音异常۞

--听声音-呼吸音异常--小测

--富文本

-9.2.4听声音-咳嗽۞

--9.2.4听声音-咳嗽۞

--【讨论12】如何从咳嗽声音及痰的变化等,来区别虚实?

--听声音-咳嗽--小测

--富文本

-9.2.5听声音-胃肠异常声音

--9.2.5听声音-胃肠异常声音

--听声音-胃肠异常声音--小测

--富文本

-9.3 嗅气味(病体气味、病室气味)

--9.3 嗅气味(病体气味、病室气味)

--【讨论13】嗅气味诊病的规律是什么?

--嗅气味(病体气味)--小测

--富文本

-闻诊章节测试

第十周10中医诊断-按诊

-10.1 按诊的方法、意义和注意事项

--10.1 按诊的方法、意义和注意事项

--按诊的方法、意义和注意事项--小测

--富文本

-10.2 按诊的内容

--10.2.1按胸胁

--10.2.2按脘腹۞

--10.2.3按肌肤

--10.2.4按手足和按腧穴

--【讨论14】如何从对比手足心与手足背的温度判断外感还是内伤?

--按诊的内容--小测

--富文本

--富文本

--富文本

--富文本

-按诊章节测试

结束语

-结束语

--结束语

3.4气血津液的关系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